研究文章|开放获取
高桥里娜,坂本和弘,杉本喜一,元木俊助,冢本良一,市川良助,冈泽裕,青木俊,石山顺,高桥诚,小岛丰,奥泽敦,富木雄一,松冈乔, "血清p53抗体作为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的意义",疾病标记, 卷。2019, 文章的ID2721876, 6 页面, 2019. https://doi.org/10.1155/2019/2721876
血清p53抗体作为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的意义
摘要
客观的.我们检测了血清抗p53抗体(S-p53Ab)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具体来说,我们回顾性研究了S-p53Ab作为结直肠癌术后预后标记物的使用。材料和方法.对1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了S-p53Ab、癌胚抗原(CEA)和碳水化合物抗原19-9 (CA19-9)的检测。术后S-p53Ab滴度的变化率(RPC)计算为[随后抗体滴度-最低滴度]/最低滴度。结果.在术前S-p53Ab检测阴性的患者中,未观察到复发与RPC之间的关系。此外,术前S-p53Ab检测阴性的患者,无术后随访S-p53Ab检测阳性的患者。在术前S-p53Ab检测呈阳性的患者中,复发患者的RPC明显高于未复发患者( ).结论.尽管S-p53Ab在术前检测阴性的患者中不是一个重要的肿瘤标志物,但在术前检测阳性的患者中,无论后来是否检测阴性,都应该持续监测和测量S-p53Ab滴度的增加。
1.介绍
肿瘤标志物广泛应用于各种癌症的筛查、诊断、监测和预后。目前,癌胚抗原(CEA)和碳水化合物抗原19-9 (CA19-9)被用作监测结直肠癌的标志物。传统的肿瘤标记物是由癌细胞产生的,而抗p53抗体是针对来自癌细胞的蛋白质的自身抗体,最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2].
对消化器官癌致癌基因功能障碍的研究广泛开展,有报道称p53变异突变是常见的。此外,p53的突变及其功能的扰乱在人类恶性肿瘤中很常见[3.,4].据报道,在临床样本中,突变型p53蛋白的半衰期为数小时,而野生型p53蛋白的半衰期仅为20分钟。恶性细胞核中p53基因蛋白的积累诱导血清抗p53抗体(S-p53Ab)的产生[3.,4].先前的研究报道,S-p53Ab是早期癌症的一个有用的诊断标记,因为可以检测到微小体积的突变p53蛋白[1- - - - - -4],但S-p53Ab作为术后长期预后预测指标的报道很少[5].事实上,一些患者在手术切除后,S-p53Ab仍呈阳性,且数年未复发。然而,术后S-p53Ab滴度变化的意义尚不清楚。
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检测了S-p53Ab作为预测术后长期预后的预后标志物。
2.材料和方法
2.1.病人
本研究共纳入160例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结直肠腺癌患者。排除多原发大肠癌和双癌患者。所有与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均来自病历。采用TNM分类进行分期(8th艾德。6])。虽然I-III期癌症患者接受了根治性切除术,但IV期癌症患者没有。
2.2.方法
术前和术后每3个月检测一次肿瘤标志物。根据日本结肠癌和直肠癌协会的指导方针,每6个月通过CT扫描评估转移和复发[7].
2.3.S-p53Ab水平的测定和CEA, CA19-9的测定
我们遵循Ochiai等人的方法[8].采用ELISA Kit MESACUP抗p53试验(日本名古屋医学生物实验室)评估S-p53Ab水平。简单地说,将样品加入涂有野生型人p53蛋白或对照蛋白的微滴板孔中,并孵育1小时。然后加入过氧化物酶偶联山羊抗人免疫球蛋白G-binding S-p53Ab,再孵育1 h,再加入底物溶液孵育30 min。根据标准品的特定信号和含有标准品的小瓶上的抗体水平构建了校准曲线。截止值为1.3 U/ml。
使用CEA- ii EIA试剂盒(罗氏诊断公司,东京,日本)测定CEA浓度。血清CEA的临界值为5.0 ng/ml。使用罗氏诊断试剂盒(日本东京)测定CA19-9浓度。血清CA19-9的临界值为37 U/ml。
2.4.p53的免疫组化表达
对术前S-p53Ab阳性的所有患者和术前S-p53Ab阴性的代表性患者(20例)进行免疫组化检测p53表达。该测试如前所述执行[8,9].简单地说,用小鼠抗人p53单克隆抗体(DO-7 M7001, Dako, Glostrup, Denmark)在4点进行免疫组化染色μM厚系列切片,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结直肠癌。在1200~1800个计数的细胞核中,超过10%被染色的肿瘤被认为是阳性(×400)。结果由两名独立的研究人员评估(图)1).
(一)
(b)
2.5.统计分析
使用JMP(第12版)进行统计分析。Fisher的精确测试和Student的 -检验用于评估变量之间的差异值< 0.05被认为是显著的。
将获得的数据用于计算以转移或复发为事件的Kaplan-Meier估计,并验证比例风险假设。在Cox模型中,S-p53Ab的阳性作为一个时间依赖的协变量,最终的模型是通过变量选择确定的。
我们对S-p53Ab滴度术后变化(RPC)率的评估如下。首先,将最低抗体滴度定为“最低滴度”,将最低滴度之后的抗体滴度定为“后续抗体滴度”。计算S-p53Ab滴度中的RPC为[随后抗体滴度-最低滴度]/最低滴度。
3.结果
3.1.病人的特点
I期45例,II期48例,III期59例,IV期8例。研究对象包括93名男性和67名女性,中位年龄为65岁(35-90岁)。术后随访4年7个月(10个月~ 6年)。
3.2.术前S-p53Ab滴度与临床病理因素
在160例手术切除患者中检测了S-p53Ab滴度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S-p53Ab检测呈阳性的患者患直肠癌的可能性更大。S-p53Ab滴度与年龄、性别、肿瘤深度、淋巴结状态、淋巴浸润状态、血管浸润状态、分期、CEA和CA19-9水平升高、复发无关。在152例患者(不包括IV期癌症患者)中,未观察到术前S-p53Ab水平与复发之间的关系1).
|
3.3.p53的免疫组化表达
对术前S-p53Ab阳性的所有患者(37例)和术前S-p53Ab阴性的代表性患者(20例)进行免疫组化检测p53的表达。S-p53Ab与p53在癌细胞细胞核中的表达关系见表2.S-p53Ab术前阳性32例(84.2%),阴性14例(73.7%)。 ).
|
3.4.Cox模型复发的相关因素
在分析与复发相关的因素时,S-p53Ab的阳性在Cox模型中作为一个时间依赖的协变量。该模型以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深度、淋巴结状态、淋巴浸润状态、血管浸润状态、分期、CEA和CA19-9水平升高为解释变量(表)3.).
|
3.5.S-p53Ab水平的变化
在152例评估的患者中(不包括IV期癌症患者),21例(13.8%)复发。根据术前S-p53Ab滴度值检测术后值。在大多数术前S-p53Ab检测呈阳性且未复发的患者中,S-p53Ab水平下降(图)2(一个)).在大多数术前S-p53Ab检测呈阳性且有复发的患者中,S-p53Ab水平暂时升高(图)2 (b)).此外,术前S-p53Ab阴性的患者术后均无阳性反应。
(一)
(b)
3.6。术后随时间和复发的变化
在116例术前S-p53Ab检测阴性的患者中,15例(12.9%)复发。在术前S-p53Ab检测阴性且有复发的患者中,S-p53Ab滴度的RPC为0.00 (IQR: 0.00-0.00)(图3(一个)).在术前S-p53Ab检测阴性且没有复发的患者中,S-p53Ab滴度的RPC为0.00 (IQR: 0.00-0.00)(图3(一个)).因此,在S-p53Ab滴度中,未观察到复发与RPC的关系( )(图3(一个)).
(一)
(b)
在36例术前S-p53Ab检测阳性的患者中,有6例(16.7%)复发。在术前S-p53Ab检测阳性且有复发的患者中,S-p53Ab滴度的RPC为2.45 (IQR: 1.08-4.40)(图3 (b)).在术前S-p53Ab检测呈阳性且没有复发的患者中,S-p53Ab滴度的RPC为0.00 (IQR: 0.00-0.00)(图3 (b)).在术前S-p53Ab检测阳性的患者中,复发患者的S-p53Ab滴度明显高于未复发患者( )(图3 (b)).
3.7。复发的标志
在21例复发患者中,一些标志物水平升高。只有5例患者S-p53Ab水平升高,18例患者CEA水平升高,5例患者CA19-9水平升高。在3例复发患者中,S-p53Ab和CEA均升高。只有1例患者三个水平均升高(图)4).
4.讨论
我们观察到S-p53Ab在直肠癌中的阳性频率高于结肠癌。然而,我们发现S-p53Ab的阳性与临床病理因素没有相关性,这与其他报道相似[5,10].
我们检测p53的免疫组化表达,以评估S-p53Ab的检测能力。术前,84.2%免疫染色阳性患者S-p53Ab阳性。S-p53Ab可能提示p53基因突变。另一方面,15.8%的免疫染色阳性患者术前S-p53Ab为阴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在以前的报道中有所不同,假阴性率在不同的研究中也有很大的差异[8,9,11].由于p53基因有很多突变,免疫反应因亚型不同而不同,不同突变的p53蛋白可能不会出现在血清中[12,13].另一个原因可能与S-p53Ab的截止值有关。
一些研究表明,S-p53Ab阳性与预后不良相关[11,14,15];然而,其他人指出S-p53Ab不是一个良好的预后标志物[16].在结直肠癌患者中,S-p53Ab与临床病理特征或结直肠癌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尚不明确。在本研究中,影响结直肠癌转移和复发的因素与S-p53Ab的术前值无关,而与S-p53Ab水平的时间依赖性变化有关。
该研究检测了S-p53Ab滴度中的RPC,不管患者后来是否检测出该抗体为阴性。以随访时最低滴度计算S-p53Ab滴度中的RPC,并检测S-p53Ab滴度中的RPC与复发的关系。重要的是,我们发现术前S-p53Ab阴性的患者没有一例在术后转为阳性。
本研究聚焦于在术前该抗体检测阳性患者的S-p53Ab滴度中的RPC,表明S-p53Ab可以作为这些患者预后不良的预后标志物。术前对S-p53Ab抗体检测阳性的患者应密切监测S-p53Ab滴度中的RPC。如果术前S-p53Ab阳性的患者显示S-p53Ab水平升高,则应检查是否复发。
这项研究有一些局限性。首先,样本量很小,因为这项研究只检查了来自单一机构的患者。第二,没有验证性研究。
基于本研究的发现,S-p53Ab滴度中的RPC是结直肠癌术前S-p53Ab检测阳性患者复发的有价值的标志物。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对大量术前S-p53Ab检测阳性的患者进行检查。
5.结论
尽管S-p53Ab在术前检测阴性的患者中不是一个重要的肿瘤标志物,但在术前检测阳性的患者中,无论后来是否检测阴性,都应该持续监测和测量S-p53Ab滴度的增加。
数据可用性
用于支持本研究发现的数据可由通讯作者要求提供。
的利益冲突
作者声明本文的发表不存在利益冲突。
致谢
我们衷心感谢所有参与的患者、合作的医生和科室其他医务人员的贡献。这项工作的一部分是由顺天道大学创新医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支持的。
参考文献
- C. P. Wild, M. Ridanpää, S. Anttila等人,“肺癌患者血清中的p53抗体:与肿瘤组织中的p53突变的比较,”国际癌症杂志号,第64卷。3,第176-181页,1995。视图:出版商的网站|谷歌学术搜索
- P. Hammel, K. Leroy-Viard, M. T. Chaumette等,“结肠癌中p53蛋白积累、血清抗体和基因突变之间的相关性”,国际癌症杂志第81卷第1期5,第712-718页,1999视图:出版商的网站|谷歌学术搜索
- M. Hollstein, D. Sidransky, B. Vogelstein, and C. C. Harris,“人类癌症中的p53突变”,科学,第253卷。5015,第49-53页,1991。视图:出版商的网站|谷歌学术搜索
- J. M. Nigro, S. J. Baker, A. C. Preisinger et al.,“突变在p53基因出现在多种人类肿瘤类型中,”自然,第342卷,第2期6250,第705-708页,1989。视图:出版商的网站|谷歌学术搜索
- “p53抗体在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随访中的应用,”外科肿瘤学年鉴,第16卷,第5期。9, pp. 2516-2523, 2009。视图:出版商的网站|谷歌学术搜索
- J. D. Brierley, M. K. Gospodarowicz, C. Wittekind,恶性肿瘤的TNM分类, JOHN WILEY & SONS, LTD.,第8版,2017。
- T. Watanabe, K. Muro, Y. Ajioka等,“日本结肠和直肠癌症协会(JSCCR) 2016大肠癌治疗指南,”国际临床肿瘤学杂志,第23卷,第2期。1, pp. 1 - 34, 2018。视图:出版商的网站|谷歌学术搜索
- H. Ochiai, T. Ohishi, K. Osumi等,“血清p53抗体作为结直肠癌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再评价”,今天手术,第42卷,第2期2,页164-168,2012。视图:出版商的网站|谷歌学术搜索
- M. Nishio, T. Koshikawa, Y. Yatabe等,“细胞周期蛋白D1和视网膜母细胞瘤表达结合p53异常在原发性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后意义”临床癌症研究,第3卷,第2期。7,第1051-1058页,1997。视图:谷歌学术搜索
- K. Eguchi, T. Yao, T. Konomoto, K. Hayashi, M. Fujishima, M. Tsuneyoshi,“同步结直肠癌中p53突变的不一致性”,现代病理学,第13卷,第2期2,页131 - 139,2000。视图:出版商的网站|谷歌学术搜索
- T. Nozoe, M. Yasuda, M. Honda, S. Inutsuka,和D. Korenaga,“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存在抗p53抗体的临床病理意义”,Hepato-Gastroenterology第54卷第5期77,页1422-1425,2007。视图:谷歌学术搜索
- S. Mashiyama, Y. Murakami, T. Yoshimoto, T. Sekiya和K. Hayashi,“通过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的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检测人脑肿瘤中p53基因突变”,致癌基因,第6卷,第2期8,第1313-1318页,1991。视图:谷歌学术搜索
- U. Kressner, M. Inganäs, S. Byding等,“p53基因改变在结直肠癌中的预后价值”,临床肿瘤学杂志,第十七卷,第二期2,第593-599页,1999。视图:出版商的网站|谷歌学术搜索
- G. Shiota, M. Ishida, N. Noguchi等,“结肠癌患者循环p53抗体: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率的关系”,消化系统疾病与科学第45卷第5期1,页122-128,2000。视图:出版商的网站|谷歌学术搜索
- U. Kressner, B. Glimelius, R. Bergström, L. Påhlman, A. Larsson,和G. Lindmark,“血清p53抗体水平升高表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英国癌症杂志第77期第11页,1848-1851页,1998。视图:出版商的网站|谷歌学术搜索
- A. Suppiah, A. Alabi, L. Madden, J. E. Hartley, J. R. Monson, and J. Greenman,“抗p53自身抗体在结直肠癌中的长期随访预后意义”,国际结直肠疾病杂志,第23卷,第2期。6,第595-600页,2008。视图:出版商的网站|谷歌学术搜索
版权
版权所有©2019 Rina Takahashi等人。这是一篇发布在知识共享署名许可协议,允许在任何媒介上不受限制地使用、传播和复制,但必须正确引用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