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误表|开放获取
杨广达,简柳猛,林湘安,朱爱玉,温国华, "“曲妥珠单抗胃癌潜在关键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勘误",疾病标记, 卷。2020, 文章的ID3147825, 1 页面, 2020. https://doi.org/10.1155/2020/3147825
“曲妥珠单抗胃癌潜在关键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勘误
在题为“曲妥珠单抗耐药胃癌潜在关键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文章中[1], 2018年8月发表的一项非常类似的研究没有被引用和讨论[2].作者表示,他们在2018年7月使用了在线工具GEO2R分析了GSE77346数据集,此后没有再进行文献搜索。结果因标准和阈值的不同而不同。
首先,最大的差异是获得差异表达基因(deg)的阈值不同,这将影响获得的deg的数量以及后续的数据分析。作者以∣log fold change (FC)∣>3作为截断标准,得到327个deg,而先前作者以FC∣>2和849个deg作为截断标准。
其次,由于枢纽基因的不同,PPI网络的截止标准和模块选择也不同。
第三,利用在线UALCAN数据库(http://ualcan.path.uab.edu/index.html),旨在提供方便访问公开可用的癌症组学数据(TCGA和MET500)。
四、KM绘图仪(Kaplan-Meier plotter)工具(http://kmplot.com/analysis/index.php?p=background)预测hub基因在胃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作者分析了hub基因在所有胃癌患者、HER2阴性(HER2-)胃癌患者和HER2阳性(HER2+)胃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在HER2+胃癌患者中与总生存率相关的基因可能是曲妥珠单抗胃癌的潜在靶点。
第五,作者发现一些中枢基因是干扰素- (IFN-)刺激基因(ISGs),这可能在促进胃癌曲妥珠单抗耐药中起关键作用。作者详细讨论了isg的功能。
参考文献
版权
版权所有©2020杨广达等人。这是一篇发布在知识共享署名许可协议,允许在任何媒介上不受限制地使用、传播和复制,但必须正确引用原作。